农业部:下一步重点工作“加快制定农民施用有机肥的补贴政策”!
发布时间:2017-11-20
近年来,面临耕地质量的不断下降,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,但终因有机物料的投入成本高,见效慢,使用不便,以及政策支持力度小,农民自觉选用施用有机肥的积极性仍然不高,有机物料资源利用率低。
据统计,我国耕地退化面积已超过耕地总面积的40%,虽说原因总总,但因为有机物料投入严重不足,给土壤带来的致命影响,是其中的重要原因。针对这个问题,全国人大代表高春艳提出,希望国家加快建立农地增施有机物料的补贴政策体系,实施以绿色为向导的农业补贴政策。
长期不施用有机肥,秸秆还田很少进行,土壤有机质长期得不到补充,加之水土流失形成坡耕地黑土层变薄,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严重不足,土壤团粒结构破坏,保肥能力下降,土传病害加剧等。
秸秆资源和畜禽粪尿资源是发展有机农业,绿色农业的重要有机肥源,支持新型农业主体探索秸秆腐熟还田、粉碎还田、覆盖还田,粪肥堆沤还田的新模式。
以下是农业部答复
▼
农业部经与财政部协商,就对于加快建立“农地增施有机物料补贴政策”答复如下。
▼
一、对于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
为进一步缓解畜禽粪污污染,探索促进有机肥应用,2014—2015年,中央财政安排资金3.6亿元,示范推广“废物处理+清洁能源+有机肥料”的三位一体技术模式,有效减少了养殖场污水排放,促进了项目区周边环境改善,推动了循环农业发展。
2016年,中央财政积极调整完善政策措施,支持以社会化服务形式推进农业农村废弃物综合利用,探索政府购买服务、第三方治理等市场化治理模式。
下一步,中央财政将继续安排资金,支持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。2017年中央财政安排20亿元,以全国600个生猪、奶牛、肉牛养殖大县为重点,通过财政“以奖代补”方式支持规模养殖场和粪污集中处理服务设施建设,补贴畜禽养殖废弃物就地就近资源化、能源化利用,带动全面实现畜禽粪污资源化处理,推动形成农牧结合和种养循环的发展模式,构建规范化处理、市场化运营和社会化服务相结合的新格局。
二、对于秸秆综合利用
2016年,中央财政安排资金10亿元,围绕加快构建环京津冀生态一体化屏障的重点区域,在北京、河北、辽宁等农作物秸秆焚烧问题较为突出的地区,启动秸秆综合利用试点,用于支持秸秆综合利用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。通过试点,项目区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%以上或在上年基础上提高5个百分点,基本杜绝露天焚烧,农村环境得到有效改善;秸秆直接还田和过腹还田水平大幅提升,耕地质量明显提高。
下一步,农业部将会同有关部门,不断完善秸秆还田技术标准和规范,因地制宜推进秸秆粉碎还田、生物腐熟还田、养畜过腹还田。同时,加大政策支持力度,推动以秸秆为原料的农村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建设,不断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,实现资源节约、生产清洁、循环利用。
三、对于对农民施用有机肥给予补贴
合理施用有机肥,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,改善土壤结构,解决土壤肥力下降等问题。
农业部认真落实“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”战略,在中央财政支持下,采取有效措施,鼓励和引导农民增施有机肥,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。
一是实施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。2008年起,中央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实施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。
截至2016年,累计投入55亿元,支持农民采用增施有机肥、种植绿肥、地力培肥土壤改良等综合配套技术,提高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。
二是开展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。2015年,农业部印发了《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》,积极探索有机养分资源利用的有效模式,鼓励和引导农民积造农家肥,施用商品有机肥;推广秸秆粉碎还田、快速腐熟还田、过腹还田等技术;在有条件的地区,引导农民施用根瘤菌剂,促进花生、大豆和苜蓿等豆科作物固氮肥田。
三是启动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。2015年起,中央财政每年安排5亿元资金,在东北四省区的17个县(市)开展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。重点支持增施有机肥、秸秆还田、地力培肥等技术,推进用地与养地结合、种植与养殖结合、工程与农艺结合,保护和提升黑土耕地质量。
●下一步,农业部将加大工作力度,推动有机肥生产应用。
一是强化技术推广。结合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、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、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等工作的开展,加强技术集成和试验示范,支持增施有机肥、秸秆还田、绿肥种植等技术推广。
二是强化政策支持。落实中央对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有关要求,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鼓励和引导农民施用有机肥料的补助政策。
三是强化科技支撑。组织专家开展我国有机肥和秸秆资源状况研究,提出主要作物、主要产区有机肥高效安全施用的方法和标准。
(来源:农业部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