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内复合肥产业分析及建议
发布时间:2010-03-17
从2008年底开始,金融危机席卷全球,大化工行业处于风雨飘摇的地步,复合肥产业也不可避免地遭受了冲击。各类原料价格急剧下滑,市场需求不断缩减,生产厂家大多处于停产、限产的状态,行业利润跌入低谷。
产业亏损增大
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,2009年1~11月份统计复混肥公司1182家,其中亏损公司189家,同比增加48%;亏损额达17.3亿元,同比增长5.6倍。全行业实现利润56.4亿元,同比下降25%。亏损状态持续到现在。虽然金融危机的影响在逐渐降低,但化肥行业依然处于调整期。预计2010年化肥行业依然面临较大困难。
生产情况
2009年,中国磷肥工业协会对全国范围内的68家复合肥公司进行了监测统计。此68家公司2009 年共生产三元复混(合)肥3002万吨,同比增长3.6%。其中,磷酸基三元复合肥841万吨,同比增长9%;硫基三元复合肥866万吨,同比增长 0.6%。全年累计共销售3026万吨,同比增长5.4%。库存134万吨,同比下降46%。
按复合肥公司钾肥消耗量推算,2009年复合肥产量约在5000万~5400万吨,其中硫基型约1000万吨,氯基高中低浓度共约4500万吨。
产业集中度不高
根据2009年中国磷肥工业协会对68家三元复合肥公司的统计,前20家公司产量为2108万吨,占统计范围的70%。按照复合肥公司钾盐消耗推算,2009年复合肥产量应在5400万~5500万吨,按照这个数据,前20家公司产量只占总产量约40%左右,另外3000多万吨三元复混肥为 1000多家公司生产。所以,复合肥产能虽然较之以前集中程度有所提高,但与发达国家相比,产能相对分散,直接带来了市场产物销售混乱、产业管理困难等难题。
公司扩能仍在继续
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,复合肥逐渐在中国起步,90年代中期复合肥产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。由于产业准入门槛较低,2000年以后各地纷纷上马复合肥项目,产业快速发展。目前国内取得复混肥生产许可证的公司有几千家,国家发放的生产许可证有4500 个左右,预计生产能力超过2亿吨,行业产能过剩明显。山东、江苏、湖北、四川等省是复合肥公司相对集中的区域。
近几年来,各地大中型生产公司得到飞速发展,复合肥产业呈现一个显著特点:在剧烈的竞争中,公司以扩大产能来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、降低生产成本;同时,很多新的复合肥品牌进入市场;随着国家对农业投入的加大,出台了很多惠农政策,为涉农行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,从而引来多方关注,行业外的资本涌入复合肥产业,使得本已过剩的复合肥产业竞争更加激烈。
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,2009年1~12月份,全国复混肥制造业计划投资520亿元,同比增长63%;实际完成 236亿元,同比增长39%;施工项目589个,同比增长28%,新开工464个,同比增长31%;竣工项目377个,同比增长48%。
产物质量参差不齐
根据国家质检总局日前通报,从2009年全国复混肥、磷肥产物质量国家和地方联动监督抽查情况来看,共抽查2931家公司的3277种产物,有 2520家公司的2852种产物合格,产物合格率为87%。从抽查的公司情况看,大、中、小型公司产物合格率分别为99%、 94.2%和86.1%。从产物看,有机-无机复混肥料合格率最低,只有75.7%;复混肥料、复合肥料产物合格率在80%以上;掺混肥料、过磷酸钙以及钙镁磷肥质量相对较好,产物合格率在90%以上。从此结果也可看出,目前复合肥市场产物质量参差不齐、鱼目混珠,尤其是占据产业大多数的中小公司,对其质量控制和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督。
产业建议
国内三元复合肥产业扩能仍在继续,产能在一定时期内都会处于过剩状态,综合分析,给三元复合肥产业提出几点建议:
1.建议政府控制三元复合肥产业新建、扩建项目。适当提高三元复合肥生产准入门槛,鼓励大公司对中小公司的兼并,以盘活困难公司来替代重复建设,提高行业集中度。同时,适时提高化肥经营门槛。
2.强化公司优势,鼓励公司做大做强。复合肥公司要重视资源地与市场的综合考虑,合理配置生产装置,装置不可过于集中,影响公司后续发展。同时,要尽快调整产物结构,适应市场需求。
3.重视产物质量,树立良好品牌,做好农化服务。建议公司严把产物质量关,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,鼓励公司到市场区域贴牌生产,用品牌优势整合市场。做好农化服务是售后服务最核心的工作,也是为客户提供的有效的附加价值。应鼓励公司对农化服务模式进行探索和创新,解决消费者的疑难问题,提高消费群对产物、品牌的认知和信赖。
(来源:中华商务网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