亩产创纪录!农业农村部首推“大豆油料产能提升工程”
发布时间:2023-01-06
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,中国依赖进口的大豆行业感受到了空前压力,随之多项促进中国本土大豆种植的政策陆续出台。
《中国经营报》记者从农业农村部了解到,2022年是国家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的第一年,大豆主产区的黑龙江扩种大豆超1000万亩,总产创历史新高,新推广的高寒地区大豆亩产创纪录。
数据显示,2022年我国大豆面积单产总产均实现了大幅增加,大豆播种面积1.54亿亩,比上年增加2742.5万亩,其中东北地区扩容面积占全国增量的78.8%。
01 进口量减少
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,2022年11月大豆进口735万吨,同比减少122万吨,减幅14%。这一数字也是2018年以来同期最低值。
此外,回顾2022年,1至11月大豆进口8053万吨,同比减少714万吨,减幅8%。
2022年初中央一号文件要求,我国将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。随即,农业农村部在16个省份示范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500多万亩。
据了解,在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基础上,采用大豆玉米复合种植的新技术,可以让产量提高10%左右。除了科学种植,东北农民温兴向记者表示,“2022年的天气也非常有利于大豆的种植。”“2022年的亩产显著提高,往年亩产只有300斤大豆的土地,2022年亩产超过了400斤,提高近30%。”温兴说,“农田改造、大豆种植补助、轮作都是重要因素。”
据了解,2022年这里推广的大豆品种创造了高寒地区大豆亩产历史纪录,平均单产超过了420斤。温兴把大豆运往收储公司,他看到公司门口卖粮的车辆已经排起了长队。
进入2022年12月,虽然遭遇疫情,但是温兴所在的农业合作社的工作并没有停下来,“大家轮流去各个农户家里,互相帮助,加工粮食或者运输粮食”。温兴秉持着一个观点——农活一定要抓紧。
农业农村部认为,各地多措并举,稳步提升大豆和油料产能与自给率,从全年收成来看已取得积极进展。
2022年12月22日,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举办“2022农产物贸易形势分析研讨会”,农业农村部国际合作司贸易处处长叶全宝表示,长期以来,农产物贸易一直是我国“三农”工作特别是农业对外合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,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,农产物贸易对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“三农”发展都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作用。
02 土地价格或在2024年回落
随着农业收入的提高,农民种植土地的租金也在提高。
“这是农业成本提高的很重要的因素。”一位央企人士向记者表示,“这种情况预计会在2024年得以缓解。”
“2000年一晌地(15亩)租金5000多元,2021年一晌地的租金已经达到9000元。”黑龙江省黑河市逊克县大豆种植户徐建向记者表示,“我们认为9000元的租金已经很贵了,但2022年价格11000元了。价格涨得太快了。”
徐建和5个农户组成了一个农业合作社,“我们这样的合作社有很多,每个县大概有四到五个合作社是有实力的。普通的合作社一般有70晌地以上。”
他曾经前往附近的五大连池考察,以寻找更多的土地进行种植。在看好一块适合种植的土地后,“发现已经有五六个合作社看上了这块土地,大家开始相互叫价。”徐建表示,“几个合作社的出价,一次比一次高”,最终价格“每晌地租金超过12000元”。
徐建的农业合作社主要种植产物有玉米和大豆。2022年,玉米的价格提升很快,徐建计划在2023年依旧种植这两个品种。
随着土地面积的增加,他说,“2022年农村参与土地流转的人明显多了,现在几乎是全机械化作业,选种也更加科学。”
国家资金补助也在刺激着农户的种粮积极性。据了解,2022年国家安排产油大县奖励耕地轮作绿色高质高效行动等项目资金,重点支持大豆油料生产。
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田志宏教授表示,当前是一个挑战频繁、危机叠加的灰暗时期,全球经济增长缺乏动力,难以推动进出口贸易规模的扩大,主要经济体正处于艰苦的调整期。
“从中国国情来看,优化我国农产物贸易结构,要从立足国家长期资源环境约束实际、保障国内粮食安全及适应我国居民消费数量和质量的增长,充分发挥我国的农业比较优势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。”田志宏说。
下一步,农业农村部将总结大豆高产做法,运用高产样板,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,推进国家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向纵深发展。
来自农业农村部的消息,由于2022年大豆扩种增产与下游消费偏弱碰头以及疫情等因素影响,东北地区大豆收购价高开低走,市场购销存在一定压力。
2022年年底,东北地区国产大豆产销对接会在四川成都举行,东北大豆主产区政府分别推介地方优质大豆产物和品牌,邀请公司到东北地区采购大豆、投资大豆产业。
(来源: 《中国经营报》)